河南卢氏蔺石峰:从“橄榄绿”到“基层红” 一颗党员初心照亮乡村振兴路
2025年6月30日,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北苏村的田间地头,一位皮肤黝黑、步履矫健的青年穿梭其间,时而弯腰查看红薯长势,时而驻足与村民交谈,他就是北苏村党支部书记蔺石峰——一位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,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行动践行初心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。
从退伍军人到“领头雁” 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不变
1997年,蔺石峰应征入伍,在部队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民服务的情怀。2002年退役后,他南下创业积累财富,却始终牵挂家乡发展。
2015年,蔺石峰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创业。随后,他和战友在横涧乡大干村创办了老粉坊红薯粉条农民专业合作社,带动村里50余人在厂里就业,增加群众收入15万余元。办厂期间,他们还为大干村修防洪坝资助了1000元,为村里搞文化活动唱戏资助了1000元,并请农业专家到村里为群众传授红薯栽培和加工粉条的专业技术。
2018年,蔺石峰带着乡亲们的重托到北苏村党支部任职,参与脱贫攻坚、环境整治等工作。2021年,他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,成为村民信赖的“主心骨”。
“我是农民的儿子,是党培养了我。为乡亲们办事,是我的本分。”此时的蔺石峰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,责任也更大了。于是他结合当时的村情,带领村“两委”,积极筹措资金,争取项目,集中改善基础设施,因地制宜实施绿化美化,大力推进厕改,创建美丽庭院,并通过多方协调把约4亩大的深坑建成了慈善廉政文化广场,全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
蔺石峰(右)入户了解村民生活状况 王瑞华 摄
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用“红色思想”引导“绿色种植”
北苏村地处山区,土地贫瘠,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。蔺石峰深知,唯有发展产业才能让村民富起来。2022年,他牵头成立卢氏县乡情种植专业合作社,动员村集体土地入股,吸纳群众务工,对接龙头企业,建立稳定的“双绑”机制,带动群众增收,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。
“我们的土地靠近河滩,沙壤土适合种红薯,成本低、劳动强度小,留守的中老年人都能干?!陛逅懔艘槐收耍汉献魃缰种埠焓?15亩,总产量30万公斤,总产值超120万元。
为了打开“致富锁”,北苏村认准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把“金钥匙”。红薯种植不仅给村集体带来了经济效益,也带动了村里闲置劳动力就业,62岁的常小甲就是其中一位?!坝卸鋈顺て谠谡饫锔苫?,工资当天干当天清,大家干劲儿足?!背P〖妆硎?。
蔺石峰想尽一切办法让北苏村走上村强、民富、庄美的振兴路。他给村里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,结合该村当前的资产资源,召开了村“两委”会、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,把河滩的村集体100亩满是树疙瘩、树根的滩地对外承包,每年地租3万元,同时把荒废的原小学教学楼以每年5万元对外出租建设养老中心,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。
从退伍军人到创业先锋,再到村党支部书记,蔺石峰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谈及未来,他坚定地说:“作为一名老党员,我要继续当好‘螺丝钉’,把北苏村建设成产业兴、生态美、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!”